扬青春笔触,展文学魅力
——杨志君《叙事学:从西方到中国》讲座
2016年12月20日,广东财经大学华商文学院文学系学生会学习部举办的主题为《叙事学:从西方到中国》讲座在励志楼C308举行。出席本次讲座的嘉宾有文学系中文教研室主任王慧老师,文学系专业教师蒋家国、刘文兰、陈静老师以及文学系团总支书记兼学生会指导老师唐志壕。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杨志君老师,他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文学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等奖项。

讲座伊始,杨志君老师先给我们介绍西方叙事学的基本知识,梳理西方叙事学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历程,全过程主要分成上中下篇来演讲。
上篇
杨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叙事学的发展历程,叙事学的发展历程是从外部研究到内部的,主要是以作品为对象。他还提出叙事学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模式,这主要围绕故事与话语这两个方面展开。接着,他分别围绕时序、时距、频率以及叙事视角举例来展开详细讲解,用泰坦尼克号例子来解释时序,并举了莫言《檀香刑》、黑泽明《罗生门》等例子来解释叙事视角。
中篇
杨志君老师带我们了解了西方叙事学在中国的应用。他以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为例展开演讲,中国小说叙事模式在1922年至1927年大体完成了转变,这时期百分之七十九的作品突破了传统小说叙事模式,这是中国小说已经基本完成叙事模式转变的依据,其原因是西方小说与传统文学两种合力的结果。
下篇
杨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述了《中国叙事学》。主要是以董乃斌的《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为例展开讲解中国叙事学概论。
最后,杨志君老师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等论文写作方向讲解,并给同学们展示了他的一些论文,使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论文写作的知识。同时他还建议同学们应尽早尝试去接触论文,并提醒我们对所研究的文著应该读全集原著,应该读熟、读透,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素材。

每一次付出,都会收到回报,而师者授课后最希望收到的,莫过于学生领悟后那明亮的眼神。本次讲座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文学兴趣,提高了同学们的文学素养,使同学们获益良多,还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习和论文写作有莫大的帮助。
文|何颖欣 梁莹莹
图|黄晟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