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尘封文明,扬凤城文化
2016年7月22日,是我们调研的第七天,我们一行在书记唐志壕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著名的潮州市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希望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展品对潮州非遗有更深的认识。

团队在潮州博物馆前合照
博物馆负一层是馆藏石刻集粹展示的地方,展出了明清时期潮州地区的石刻,其中有牌坊街牌坊残件、开元寺以及祠堂、城楼残件。这些展品展示出古人在石雕方面的精湛技艺,对我们了解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许许多多外地人来说,仿佛透过些石刻就能看到曾经发生在潮州这片土地的点点滴滴。

祠堂门楼花板

麒麟花板
中国古代石刻种类繁多古代艺术家和匠师们广泛地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潮州市博物馆的石刻,每一勾、每一画,都令我们叹为观止,为这雕塑艺术折服。
潮州市博物馆內馆藏之物除石雕外,还有木雕,书画,陶瓷,铜器等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我们都一一认真仔细欣赏并做好记录。
而后我们又去看了博物馆的另外一边,适逢前不久的国际博物馆日,资深媒体人、潮籍收藏家程小琪将自己珍藏多年的384件香炉藏品无偿捐赠给家乡博物馆永久收藏。其中345件已被鉴定为文物,尚有39件存疑暂作为藏品资料。
我们从博物馆方面获知,这批香炉跨越年代之长、涉及朝代之完整、造型和材质之丰富,都是收藏界极为罕见的。尤其是其中自唐宋至明清民国时期潮州府属地方窑的香炉藏品,呈现出历史上潮州窑陶瓷的精彩一面。
参观完博物馆內各处文物,我们有幸能约见到潮州市博物馆馆长,并在馆长的热情接待和详细介绍下对潮州历史和非物质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潮州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调查兴趣。
除了前往潮州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我们还做了充足准备,对当地居民以及外来游客进行了关于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当地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方面有较高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潮州一些传统技艺面临失传,他们也期待潮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问卷图片
通过长达七天的不断深入调研和走访调查,我们每个人都对潮州非物质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精妙的传统技艺,辉宏的古代建筑,传奇的历史背景,都让我们对潮州产生浓浓的喜爱之情。希望每一位来到潮州的人,不仅仅是观赏潮州八大景区,更重要的是了解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一起走近潮州,走进潮州。
这是我们队伍在潮州调研的第七天,也是最后一天。七月的艳阳下,我们有汗水,也有收获。整支队伍早出晚归的辛苦付出,我们收获了满满的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调查研究的能力。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能够圆满完成,离不开唐志壕老师的辛苦陪伴和悉心照顾,以及队伍中每位成员的相互帮助,积极配合,更要感谢相关部门和热心人士的细心解答。在此,还要感谢每一位在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付出辛苦劳动的人们!

夜幕下的广济楼
社会实践结束的最后一天,我们又回到最初实践开始的地方,登上了夜晚的广济楼,看喧闹的牌坊街慢慢的安静下来,眺望韩江,细细回想这七天的点滴和收获。
图/文学思“潮”社会实践队
文/文学思“潮”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