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三下乡day3|甲第深处,逢“知”己

2016年08月30日  

甲第深处,逢“知”己

2016年7月18日,是我们团队三下乡的第三天。按照团队调研计划,这一天我们前往了位于潮州古城中南部的甲第巷。这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之地,至今仍保留清代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  

 

甲第巷传统建筑局部

当我们走进甲第巷,便被它的古朴环境所吸引。在巷子深处我们发现了一栋非常有特色的建筑——知青之家。 

当我们走进知青之家时,有几位阿姨出来迎接我们。“新老知青”便在这古朴的甲第巷老厝中相遇。 

 

新老知青”交谈

在与阿姨们交谈时,走进了一位叔叔,我们意外地发现这位叔叔是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李常榕先生。 

 

与李常榕先生交流

李常榕先生得知我们来意后,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状况,让我们了解到了木雕、潮绣和抽纱的现状。因为李常榕先生是抽纱技艺的省级传承人,所以他着重向我们介绍了抽纱和潮绣的技艺和传承状况,让我们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好的认识。 

 

晚上,团队队员应知青之家的阿姨们邀请前往甲第巷欣赏潮剧。潮剧爱好者们在现场演唱了《十五贯》、《金鸡玉兔》、《犹似寒冬屋檐水》等潮剧。 

 

潮剧演唱

 

 

 

 

潮剧《犹似寒冬屋檐水》曲谱

在演出间隙,我们采访了他们有关潮剧的基本信息。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了潮剧的基本知识还有潮剧传承的基本状况。同时我们感慨,虽然潮剧爱好者们年龄差距颇大,小则三四十岁,大则七八十岁。但他们都对潮剧充满了热爱。这让我们看到了潮州非物质遗产传承积极的一面,也为我们调研的后续报告提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参考。 

 

团队与李常榕先生合照

 

 

 

 

 

图/文学思”潮“社会实践队  

文/文学思”潮“社会实践队 

上一条:三下乡day4|对话大师,感受传统 下一条:三下乡day2|寻根牌坊街,探源开元寺

关闭

©2025 广州华商学院文学院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51289号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1号